清明節
訂閱tritv生活頻道/http://goo.gl/Th2Kwa
清明節這天,
全家人都會去"培墓",
人們為祖先的墳墓除去雜草,
把墓四周的環境清掃乾淨。
然後在墳前上香,擺上紙錢和紅龜粿等食物,
對祖先報告家裡發生的大小事,來表示對祖先的思念與敬意。

清明節有個漸漸絕跡的習俗,
在早期的農業社會,在清明時節,
只要一聽到墓地傳來的鞭炮聲,
就有許多的小朋友會圍攏過來,等候掃墓的人家分送墓粿。
掃墓的人就會用猜謎猜的方式將祭拜完畢的紅龜粿分送給這些小朋友,
這種習俗,叫做「臆墓粿」。
※「臆」讀做台語「猜」的音,就是猜墓粿的意思
臆墓粿的寓意有兩種,
第一種是分享家族的福氣給這些生活較為貧困的小孩,
第二種是請住在墓地附近的兒童,幫忙看管墳墓,
不要讓牛隻隨意踐踏墓園。

在現代這麼豐衣足食的環境,臆墓粿的習俗已漸漸絕跡
但是清明節的風俗,還是代代被子孫接續著,
因為這裡面有很深的報恩觀念,
表達對於父母及血親長輩無窮無盡的孝道與敬愛。
並且藉此讓後輩子孫認識自己的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