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刷牙也能降低失智風險!
小心臉部「危險三角區」,與大腦健康息息相關
你可能不知道,臉上有個「危險三角區」——從鼻樑延伸到左右嘴角這個區域,看起來不起眼,卻與大腦的血管系統相通。
如果這裡出現感染(像是擠痘痘),細菌可能會經由血液逆行進入腦部,導致腦膜炎、腦膿瘍等嚴重問題。
而牙齒就剛好位在這區域的下緣。如果平常刷牙不確實,導致牙齦發炎、牙周病,細菌也有可能透過血液或神經傳遞進入腦部,引發慢性發炎,甚至可能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

沒好好刷牙,真的會增加失智風險?
近年越來越多研究發現,牙周病與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之間有密切關聯。
挪威卑爾根大學的研究指出,在對53位阿茲海默症患者進行腦部與唾液檢測後,發現超過90%患者的體內都存在一種牙周病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這種細菌會造成牙齦炎與牙周病,並釋放一種名為「gingipain」的毒素,這種毒素具有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進入大腦後會引發神經發炎、導致蛋白質堆積(如β-amyloid)、神經細胞受損——這些都是阿茲海默症的典型病理現象。

保持口腔健康,從飲食與潔牙雙管齊下
除了刷牙,飲食也會影響口腔健康與細菌滋生。當食物殘渣長時間停留在口中,
尤其是含糖量高、pH值低於5.5的酸性食物(如糖果、汽水、果汁),會讓口腔變酸,讓細菌更容易繁殖、造成牙菌斑與牙齦發炎。
因此,打造「鹼性、清潔、少糖」的口腔環境,是維護口腔與大腦健康的重要關鍵。
保正確潔牙習慣,越細心越能保護腦部
開始做起,就能遠離牙周病與失智風險:
- 每餐後刷牙最好:吃過東西就應清潔牙齒。若不方便刷牙,可使用牙線清除齒縫食物殘渣。
- 睡前務必完整潔牙:使用牙刷+牙線+牙間刷,搭配含氟牙膏,幫助修補琺瑯質、抵抗細菌。
- 刷牙時間達3分鐘以上:無論使用傳統或電動牙刷,都要確保每一面牙齒都刷乾淨。
- 漱口水不是替代品:有些漱口水含強效殺菌成分,長期使用可能會破壞口腔益菌,建議僅作為輔助使用。


日常護理+定期檢查,預防勝於治療
每天早晚好好刷牙、正確使用牙線,只是基本保養。更重要的是:定期看牙醫!
- 成人:建議每半年至一年洗牙檢查一次
- 高齡者、糖尿病患者、有牙周病史者:每半年檢查一次,包括牙齦狀況、假牙調整與口腔癌篩檢等
別忽視口腔與大腦的連結:飲食、牙齒健康與大腦退化息息相關。每天用心刷牙,不只是保護牙齒,更是在為認知健康打下基礎!

我要評論